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 讀書心得-勵志類】」標籤的文章

[讀書心得] 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日期 :2023/12/16 書名 : 生命最後三通電話,你會打給誰 ? 作者 : 郭憲鴻 ( 小冬瓜 )   【書摘紀錄】 ▲ PAGE 33 : 我拚命裝懂、裝老,假裝自己什麼都扛得住。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 ?   ▲ PAGE 78 : 臨終的五種需求層級,將自己對於臨終的煩惱條列式整理出來,分門別類為 : 醫療、財務、殯葬、法律、心靈。 ( 善終的五種需求 )   ▲ PAGE 86 : 為自己挑選一個難忘的紀念日,將它訂為「遺囑日」,每年到這一天,就把天堂行李箱拿出來檢查、更新資料。 內容物 : 隨身碟 ( 放數位資料 ) 、遺照、衣物、房屋契約書、告別式邀請清單、預立醫療決定書、保單、貸款 ( 銀行或私人 ) 資金往來資料。   ▲ PAGE 110 : 醫生是園丁,能夠透過日照、給水,讓植物活得更有活力更健康,卻沒有辦法改變春夏秋冬。   ▲ PAGE 111 : 安寧療護的主張是「不延長生命,也不縮短生命」,安樂死的主張是「提前結束生命」,兩種方向完全不同。   ▲ PAGE 120 : 當時護理師對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受到很大的震撼。她說 : 「你的爸爸很重要,但別人的爸爸也很重要。」護理師的照顧比為一比十七,一位要照顧十七名病人。   ▲ PAGE 123 : 依照現行的《病主法》規定,年滿十八歲、具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就可以到衛生福利部公告的醫療院所,進行簽署。   ▲ PAGE 135 : 生命有時結束得猝不及防,當摯愛離開的時候,家屬常常會被迫在短時間內,消化很多資訊、做出很困難的決定。   ▲ PAGE 147 : 如果我們認為孤獨死很可怕,為它貼上「淒涼」、「失敗」、「絕望」 的想像,那它就會成為恐懼;如果我們認為孤獨死沒什麼,為它貼上「尊嚴」、「自由」、「自然」的標籤,那它就會成為一種必然的結果,端看我們如何定義。       ▲ PAGE 151 : 這世界上不是還有我們殯葬業者嗎 ? 處理遺體就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啊。你負責好好活著,死後,就交給我們吧。     ▲ PAGE...

【讀書心得】 Inner force 內在原力 -愛瑞克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書籍】Inner force 內在原力 【作者】愛瑞克 書摘:  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他們冒著下地獄的危險來成就你。所以要諒解,並用慈悲心去祝福他們。因為即便是過錯是別人的,業障一定是自己的。—密勒日巴 尊者  超越自己比戰勝別人更重要。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專注在哪裡力量就會在哪裡   心得: 作者文筆溫暖有力,專注在哪裡力量就會在哪裡,不過我們生活中通常都是過得非常分心,很少人能夠專注在當下,專注在一個領域許久,不知道是受到智慧型手機影響還是飲食習慣會改變人類大腦健康的因素,我很喜歡作者撰寫的故事與感受的轉述,總是能夠透過閱讀來類比作者曾經經歷過的、感受過的人生經歷。 閱讀讓人心柔軟,習得從容的方法。 當你停止思考時,就是當機的時刻。 每一位作者終將會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 開路靠前人、引路靠貴人、走路靠個人。

【讀書心得-勵志類】EP18管理你的每一天: 建立好習慣 鍛鍊專注力 磨練創意 Manage Your Day-to-Day: Build Your Routine, Find Your Focus, and Sharpen Your Creative Mind@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書名 :  管理你的每一天 : 建立好習慣 鍛鍊專注力 磨練創意   Manage Your Day-to-Day: Build Your Routine, Find Your Focus, and Sharpen Your Creative Mind 作者 :  99 U 出版社 :  圓神 譯者 :  陳維真 書摘 : P12 偉大的領袖都需要面對自己的心魔,才能擊倒它們。我一直很清楚這點,卻沒意識到會馬上造成問題。心魔現在更陰險了,它們是每天出現的煩人瑣事,雖然只是一些小事,卻會吸走我們的潛力,讓我們無法做大事。 P13 別再怪大環境,該是擔起責任的時候了。人生不會十全十美,最大的挑戰往往更單純、更個人。我們做什麼事、做的成效如何,終究是取決於個人的習慣。具體來說,決定我們能否實現想法的,是工作的固定模式 ( 或是缺少固定模式 ) 、主動而非被動工作的能力,以及有條不紊逐步改善工作習慣的能力。 P15 只有掌握每一天,才能真正影響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 P20 作家海明威不管多困難,每天都固定寫五百字。要達到偉大的創意成就,需要投入即使不到數千、也要數百小時的時間,我們必須每天撥出時間,把這些時數排進去。工作模式固定可以讓我們知道每天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讓工作流程和體力互相配合,創作時我們的心也能有規律的節奏。 P21 每天早上寫作數小時,除非不得已,否則從不把會議排在早上。最重要的成就都是因為這個簡單的改變而達成。 P26 我不等有心情才工作。如果要等有心情,那什麼都做不成。一定要讓心知道非得好好工作不可了。—賽珍珠 P29 如果每天都能確實完成一件小事,強過大力士海利克斯突發的奮力一擊。 P31 二十四小時製作漫畫,在二十四小時內畫出整整二十四頁的漫畫,不用腳本、不做準備。一開始計時就不要停手,直到完成為止。這對創意遇到瓶頸的人來說是很有震撼力的療法。 P55 梭羅 : 我到森林哩,是為了用心生活,面對生命最根本的真相,看看能否學習生命要我學習的。不要等到行將就木,才發現白活一場。 P56 現在,我們必須找到獨處的機會,才知道能從孤獨中學到什麼;才能找到心靈的平靜,傾聽內在的聲音;才能找到真正專注、發揮創意的空間。 P57 ...

【讀書心得-勵志類】EP17 享受孤獨的勇氣@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書名 : 享受孤獨的勇氣 作者 : 榎本博明 出版社 : 世茂 書摘 P32 你是否一直在勉強自己 ? 在聚會之後,和同事或朋友告別,剩下自己一個人時,卻會感覺到自己很緊張,一種比平常更累的疲勞感就此襲來。這種時候,表示你已經在某處不知不覺地勉強了自己。 P33 與人交往能解悶,但不知為何常常覺得很累。我想這是所有人都有的經驗。 P36 ( 有錯字 ) 有個能說真心話的朋 < 有 > ( 友 ) P57 害怕被人認為自己不是一個「在一起時能令人覺得開心」的對象。要是不小心說了什麼話,讓人覺得自己很古怪,就又會變成獨自一個人了,想到這兒,就變得害怕與對方見面,所以會找各種理由來迴避見面。 P72 所謂的自我呈現,是指為了給予別人特定的印象,而管理、控制與自己有關的資訊。基於「希望自己被人以某個形象來看待」,為達到這個目的而調整自己的表現方式,又稱為「印象管理」 P102 「不去配合別人,只會提出自我意見」,會被認為是沒有協調性,而受到團體排擠。因此「壓抑自己的意見,配合周遭」,就會成為融入社會的必須條件。 P163 為什麼會勉強自己去演好人呢 ? 那是因為自小就養成了看人臉色的習慣。 P168 其實你的付出不是為了對方著想,而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消除威脅自己的「被拋棄的不安」 P184 若能擁有某種熱衷的興趣,能享受一個人消遣的時光,你身上會自然散發閒適的安定感。對周遭的人來說,這就是你的魅力。 P190 不要對自己的缺點感到自卑。不會對缺點感到自卑的訣竅,就是將與缺點相關的事實與情感做區別。   心得 : 從出生我們單獨來到世界上,哭泣的來到地球上。死的時候也會是單獨的離開地球的。終究會是要一個人面對孤獨的狀況。當然沒有人希望在聚會當中、分組當中,都成為那個蠻邊緣的人,原來是為了消除讓自己感覺到不適害怕「被拋棄的不安感」或想要成為炒熱氣氛的人,就會開始製造話題,不錯的話大家會覺得有趣,失敗的話就是一陣尷尬的冷風。為了達到社會標準我們會調整自我表現,社會化、融入社會中我們會開始穿戴面具,隨和的面具、配合的面具、開心的面具,當大人其實蠻勞累的,為了考量大局需要準備很多面具,然而你不戴面具試看看 ? 強大的輿論會淹死你吧 ! 最後,培養一個自己可以投入、沉靜的興趣,試著享受...

【讀書心得-勵志類】EP16 生命這堂課{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26個思索}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書名 : 生命這堂課 { 心理學家臥底醫療現場的 26 個思索 } 作者 : 陳詠儀 (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心理學教授 )   P5 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情,只有死亡和納稅,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走過的路。   P33 我們每天遇到的人,有多少是躲在他們的笑容、愉悅的聲調、專業的互動,或是「我很好」的說法後面 ? 暫停一下,再想一下,對無禮或表現憤怒的人,不要立刻反彈,因為,我們不知道,或許這些人,他們正背負著長期的創傷;或許,他們有個艱辛、苦澀的人生,有著無法言喻的悲痛,無法對人啟齒的經歷。   P41 我們大多會在我們的回應中,表達我們的評斷 : 我們認為他們應該怎麼做,我們認為他們不應該有什麼反應。   P42 一塊只會接受投射的空白屏幕,不會對投射其上的內容作出評論、價值判斷與任何建議。也許,每個人都需要一些自由說話的空間,可以被傾聽的空間。   P47 事實上,沒有人能確切地了解另一個人真正的感受,即使他有過類似的經驗。   P55 去做對我們所愛的人來說最好的事,需要極大的勇氣,即使這些表示他們將要離開我們的生命。   P56 很多困難決定的答案往往不須費心搜尋,我們需要的常常只是一些空間,「答案」就自然浮現了。   P90 當對方感受到你在的時候,或許就可以與對方一起承受,幫助分擔,這沉重與無法言喻的悲痛。   P91 生命中有許多意義深重的感受與訊息,最有效、有感的傳遞方式,是經由與對方共處,而不是使用語言。   P97 面對死亡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或容易的事,無論是誰,在何時、何處、如何地死,面對它,都不容易。   P156 優質時間 (quality time) 或是具有高品質的相處時間,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努力的方向。無論你有一小時、一天或一周的時間,將注意力放在與對方共處上,可以讓彼此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呈現自我,分享生活。這其中的要點,在於自處 (being) 和 相處 (being with) 。在一起的目的不是要做什麼,也不是要趁在一起的時候,對彼此有任何實質上的幫助,而是都可以樂在其中,分享生活中的細...

【讀書心得-勵志類】EP15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Mind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作者:  卡蘿‧杜維克  Carol S. Dweck/譯者:  李芳齡 ) 摘錄: 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 是可以培養的。這就是他們在做的事,變得更聰慧。他們不但不會因為失敗而灰心喪志,他們甚至不認為自己失敗,而是認為自己在「學習」 一個人能否獲得領域專長,主要的因素在於:「不是擁有某種固有能力,而是有目的地努力。」 著名的政治理論家班傑明●巴柏曾說:「我不會把這個世界區分為強與弱、成功與失敗......我會把這個世界區分為學習者與不學習者。」 當你感到鬱悶、沮喪時,你如何反應?更努力於生活事物中,還是放任他們不管?下回,當你覺得心情陷入低潮時,請試著進入成長心態,想想學習、挑戰、克服障礙等,把努力想成一股正面、有建設性的力量,而非一種累人的付出,試試看。 「天賦」指的是能力本身,但事實上,滋養天賦能力的是持續無窮的好奇心,以及不斷尋求挑戰的慾望。 喬丹:「心理韌性和勇氣,比你可能具備的身體優勢還要強大,我總是這麼說,也這麼相信著。」 堅毅力源自心態。 籃球教練伍登說:「我相信能力可以使你達到頂尖,但要保持頂尖,得靠堅毅力。登峰造極後,你很容易開始認為,不需要多少準備,就能自然而然擁有好表現。達到頂尖後,需要十足的堅毅力,繼續如常努力,甚至必須更加努力,才能保持頂尖。」 大人物是那些全力以赴者。 有成長心態者不會試圖證明自己比人優秀且不斷尋求改進。 正直的思想,得出正直的生活。 「你絕對不會一直都成功,不進則退」 新信念的植入,要與舊信念並存。 思考的點有四個: 成長心態的行動,思考你的目標,思考你可以做什麼,以使自己保持在達成此項目標的路上。你可以採取什麼行動,來幫助自己成功?你可以蒐集什麼資訊?    為你的「定型心態」取名字。 今天,有什麼機會可以學習、成長?我自己的機會?旁人的機會?我將在何時、何地,如何展開計劃? 我必須做什麼以保持成長呢? 心得:  看過好多勵志類的書籍,雖然有沒有記錄也好,不過當我開始想要記錄的時候,當然會有些懶惰的情形發生,可能閱讀相較於容易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