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捨得,捨不得 作者:蔣勳 @瑞思成長筆記

捨得,捨不得 作者:蔣勳 【書摘紀錄】 ◆他專注安靜,不計較門派書體,不誇張自我,因此能大方寬闊,清明而沒有雜念。「捨得」 如果是實,「捨不得」就存於虛空吧,虛實之間,還是很多相互的牽連糾纏吧。 ◆經文裡說的「不驚、不佈、不畏」,文字簡單,初讀很容易懂。不驚嚇,不恐懼,不害怕,讀了這幾個字,懂了,覺得心安,好像就做到了。但是離開經文,回到生活,有一點風吹草動,東西遺失,親人生病,病疫流行,飛機遇到亂流,狂暴風雨,打雷、閃電、地震,還是有這麼多事讓我害怕、恐懼、驚慌。我因此知道,讀懂經文容易,能在生活裡切實做到,原來這麼困難。 ◆生命如果不是從一點點小小的歡喜讚歎開始,大概最後總要墜入什麼都看不順眼的無名痛苦之中吧。什麼都不對,什麼都罵,結果世界並沒有好轉的機會,自己也沒有好轉的機會,只是一起向毀滅的深淵沉淪吧。 ◆在芸芸眾生的世界,在許多可能挑剔責備的眾人面前,一定要有一個可以相信的人,一定要有一個比鏡子還能看清自己錯誤、讓自己改正的人,一定要有一個人,你願意全心依賴。在茫茫人海中,有一個可以這樣低聲詢問心事的人,是多麼大的幸福。 ◆孤獨者向皓月發了大願,月亮有陰晴圓缺,人也有悲歡離合,沒有絕對的圓滿,懂得接受遺憾,也就是圓滿的開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東坡「自喜漸不為人識」。 ◆莫內學會了布丹長時間坐在海濱的孤獨安靜,學會布丹在浩瀚的光前面收斂少年輕狂的「諷刺」,學會一整天看海面的光的變化。看著光的變化,覺得沮喪,畫不出來,覺得無能為力。然而正是這種沮喪,讓原來得意於自己犀利「肉眼」的莫內,學會了「天眼」的廣闊包容,學會了謙卑。 ◆文革十年浩劫剛結束不久,大概知道,重新活下來,親愛的人可以在一起生活,是多麼恐懼「離」「散」,要用一把一把的鎖,把彼此「鎖」在一起,要把可以打開鎖的鑰匙用力扔到遠方。 ◆ 一件簡單的事,做起來不難,可以日復一日,成為每一天例行的公式,每天做,卻不覺得厭倦,繁瑣。每一天做,都有新的領悟,每一天都歡喜去做,會不會就是修行的本質? ◆土夠厚,根夠深,也才有文化的美學可言。近年來台灣常愛說「文創產業」,所謂「創意」,又常常是刨去厚土,砍伐了大樹的深根,替換一時短暫炫目淺根的花花草草,使文化愈來愈不長久。「新」失去了「舊」的滋養,根基不厚,或無根基,根土淺薄,「創新」常常只是作怪,當然也就無美學可言。 ◆佛寺最大的特色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