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讀書心得-社會科學類】」標籤的文章

【讀書心得-社會科學類】EP2 征服青年危機 1/4人生的25個求生守則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摘錄:  P63 愛好是你內心深處的東西,面臨挑戰時,它會更強壯。它是你生命的泉源,來自於你的靈魂。 P65 把社會怎麼看待你的擔憂拋開,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方向就好。 P66 你一定得衡量「什麼是你需要的」和,「什麼是你想要的」這兩者的重要性 P96 不要讓惰性使你陷入某種處境,在這情形下你希望自己過去曾經做改變。那就改變,要有信心,抱著最大的希望。即使在改變後嘗試的第一件事,結果並不完美,並不代表你做了不好的選擇,這只代表你必須繼續尋找。 P100 努力去做,直到改變完成之前都不要停止 P166 不要對你自己,或你的目標妥協 P183裡面很喜歡的一段話「改變心意不是失敗的象徵或是沒有個性、迷失自己的表現,這和年長一輩的人給我們的暗示恰巧相反。這表示你正在認識自己,你越來越清楚發現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允許自己往回頭路走,比死守著過去的決定,更能位自己開創機會。基本上,害怕改變代表你寧願不快樂下去,也不願意為了發現快樂而冒險。然而你如果還在原地踏步,拒絕改變,事情不會好轉。你的人生不會奇蹟似地改變,除非你跨出第一步,開始改變。」 P198 洞穴的盡頭一定有亮光。我不能老是依靠別人,想辦法靠自己才是真的。 P255 成人期的意義在於了解我不是實際掌握事件發生的人,但我卻可以控制對事件的反應。 P285 一旦你了解到,這個世界是為了能堅持到底的人而存在的,一切騷動將會趨於平靜 心得:  恰好在嚴重質疑自己的時候,借了這本書來看,過度害怕自己會失敗的情形好似黑影尾隨身後,困在那種情緒許久,每次當我陷入這樣的坑時就常常會看到讓我再次充滿希望的泉源,不管是書籍、文章或者影片又或者是朋友的鼓勵也好。我看到一個阿公王德順堅持了那麼久,我害怕什麼。害怕自己英文不夠好,出了職場沒有競爭力;害怕自己沒有能力養活自己;害怕被比較;害怕被看輕;害怕害怕。雖然我做了很多努力。但害怕仍然會存在,姐姐說我很好,會彈吉他會英文。可是這些能賴以為生嗎!?除了英文我還可以學更多更多才行,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也知道自己幾兩重。別人看一次我要看三次,別人會我不會,有些人天生記憶好、腦袋聰明。我要花很多很多時間才能彌補空缺。彌補我國小的貪玩、國中的不在意、高一高二的幾乎放棄,不過考照會認真因為要花錢的。高三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

【讀書心得-社會科學類】EP1 大量閱讀的重要性 @瑞思成長筆記

圖片
書中摘要: ● 閱讀的貧乏,ㄧ定會讓我們缺少「中心思想」,但中心思想卻是文章好壞的核心關鍵,就好比我們在講話的時候要「言之有物」,是一樣的道理。沒有觀點、沒有內涵的文章,別人讀起來也不明白你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當然也絕對稱不上是一篇好文章,只不過是平淡無味的文字堆砌和組合,傳達不出核心意涵。 ●「閱讀」、「表達」和「寫作」這三者之間,是彼此交互影響的。表達能力從我們平日的說話和敘述之中,就可以看得出來。 ●戈恩的管理原則非常簡單,就是不准任何人埋怨他人,只能檢討自己。 ●法國當代文學理論家羅蘭巴持提出來的,他主張:「文本誕生;作者已死」。指當作者完成作品的瞬間,他與作品間的關係已結束,因為之後都要交由讀者來解讀。 ●偵探小說可以培養邏輯思考力; 科幻小說可以培養想像力;    詩集可以培養對美的感受力;文學作品可以培養文字能力。 (ㄧ) 大量閱讀「 可訓練的 」四點語文能力:  1.很快 看懂文章 ,並且抓到文章重點。  2.正確且 清楚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  3.文章要 合乎邏輯 ,不自相矛盾。  4.文章要不落俗套,有 獨到的見解 。 (二) 對人有幫助的 6 種讀物: 1.經典名著 2.優質的論述文 3.法官判決文和偵探小說 4.知識性文章 5.國際新聞 6.一般性的教科書文章 ※ 法官判決文去《泰晤士報The Time》法律版"The Law"找 心得: 在資訊發達的世代,我們閱讀的媒介轉換到科技用品上,善用科技可以節省時間,但濫用則反之拉。在書中李教授分享了他人生的經驗,書本第五章有作者分享的書單。看了這本書才跑去圖書館借了蒼蠅王看的。真的收穫良多,雖然以前我在圖書館工作都會看到「蒼蠅王」這本書,但是都因為書名所以沒借來看,心裡面總覺得不是我會看的類型。不過我在李教授的這本書中,體認到書本真的不能用書名,就如同人不可貌相一樣,單憑名字、長相就評斷其價值,這是我個人需要消除的偏見。 在過去讀書(課外書)總總時光中,我體認到每本書時常會成為警醒或提示來矯正我們人生的方向,在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能夠消除自己當遇到討厭的文章或是不擅長的領域就會略過不看的壞習慣(這不就是定型心態了嗎?) 總是會覺得我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