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Week1 [讀書心得] 《愛的藝術》 The Art of Loving 埃里希·弗羅姆 @瑞思成長筆記
日期: 2024-01-07 -Week 1
書名: 《愛的藝術》 The Art of Loving
作者: 埃里希·弗羅姆 Erich Fromm
【書摘紀錄】
▲PAGE 12 : 強調愛的實踐,佛洛姆列出四項要素:紀律、專注、耐心、無上關注的態度。
▲PAGE 19 : 當我們被拋到了這個世界,面對一切的未知與不可控制,感受自己與世界的分離,對生命的焦慮也因應而生,於是我們會希望找到很多方法,去解決這個分離感,已感受「合一」的安全感、安撫焦慮。
▲PAGE 19 : 對於愛,很多人在意的是「被愛」,而非如何「愛人」。如此,我們會將重點放在「怎麼讓自己變得可愛」;對於「愛人」的技能沒有培養,使得我們會更重視「愛的對象」,認為只要「挑對了人」,愛就會無止境地一直存在。
▲PAGE 49 : 學習一門藝術的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掌握理論,另一是掌握實踐。如果我想要學會醫療的藝術,我必須先懂得人體的結構和各種疾病的知識。有了這些理論知識之後,我還不能說是醫術的能手。只有當我經過了長久的實踐,最終把我的理論知識和我的實踐結果融合為一,融合成為我的直覺,我才算精於醫術,因為「直覺」是精通任何藝術的標誌。
▲PAGE 50 : 愛的實踐沒有多少是能夠用嘴去說的。
▲PAGE 60 : 原先,在一個宗教脈絡裡,平等是指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子女,所有人都分享著相同的人性和神性,因此所有人是一體。它同時表示個體間的差異必須被尊重,表示雖然所有人是一體,但每個人仍然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自成一個小宇宙。例如,為強調個人的獨一無二,《塔木德》這樣說:「凡拯救一個生命的人就如同拯救了全世界,凡摧毀一個生命的人就如同摧毀了全世界。」
▲PAGE 62 : I'ame n'a pas de sexe (靈魂沒有性別)
▲PAGE 67 : 與「共生合一」不同,成熟的愛是在保存一己完整的前提下達成的合一,是在保存一己個體性的前提下達成的合一。愛是人身上的主動力量,這種力量會突破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把人與他人合一起來;愛可以讓人克服孤立感和分離感,但又讓人仍舊可以做自己,保留自己的人格完整性。
▲PAGE 75 : 愛的本質是為某種事物「付出勞力」,是「使它生長」。愛和勞力是分不開的。我們愛我們為之付出的事物,也會為我們所愛的事物付出勞力。
▲PAGE 89 : 我會被愛是因為我是我。這種被母親所愛的體驗是一種被動的體驗。我無需做任何事才能被愛: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我唯一需要的是存在— 作為她的孩子而存在。
▲PAGE 90 : 不成熟的愛說:「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
成熟的愛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
▲PAGE 94 : 一個成熟的人會達到這樣的狀態:他同時是自己的母親和父親。他會同時具有
母性良知(motherly conscience) 和父性良知(fatherly conscience)
母性良知說:「任何行差踏錯、任何罪刑都不能把我的愛從你奪走,不能把我對你的生命和幸福的祝願」
父性良知說:「你做錯了,你不能逃避你犯錯的某些後果。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要我喜歡你,就必須痛改前非。」
▲PAGE 113 : 佛洛伊德主張,自私的人是自戀的,就像他們從他人身上撤走他們的愛,把這愛轉到自己身上。其實,自私的人固然沒有能力愛別人,但他們一樣沒有能力愛自己。
▲PAGE 164 : 愛的存在只有一個證明:關係深邃,雙方各有活潑和強壯的生命力。這是愛的果實,也是愛賴以被辨識出來的標誌。
▲PAGE 174 : 要學好任何藝術,都必須有無上關注的態度。如果一門藝術對學習者來說不是無比重要,他就永遠不可能把他學好。他頂多能成為一個有兩把刷子的玩票者,絕對不會成為行家裡手。這條件就像對學習任何其他藝術那樣,對學習愛的藝術來說是必要的。只不過,在愛的藝術上,玩票者似乎特別多,行家裡手似乎特別少。
▲PAGE 177 : 練習提高獨處的能力。例如:以放鬆的姿勢坐著,想像眼前是一片白色螢幕,努力移除一切的景象和念頭,然後把心念放在呼吸上。不去想呼吸,也不要強制它,而是順隨它,感覺自己正在呼吸。然後更進一步,努力產生「我」的意識,感覺這個「我」是我的力量的中心,是我的世界的創造者。至少應該每天早上做二十分鐘這種專注練習(可能的話就做更長時間),每天晚上臨睡前也是如此。
▲PAGE 191 : 對權力只有兩種態度,一是向之屈從,一是(對擁有權力的人而言)渴望繼續保有權力。雖然在很多人眼中權力是最真實的東西,人類歷史卻證明了它在一切人類成就中是最不牢靠的。由於信仰與權力是互相排斥的,所有本來建築在理性信仰上的宗教和政治體系,一旦仰賴權力或權力結盟都會受到汙染,失去原有的力量。
▲PAGE 191 : 有信仰的前提是有勇氣,有去冒險的能力,隨時準備好接受痛苦與失望。任何堅持生活的第一要務是安全穩定的人,不可能有信仰。
▲PAGE 192 : 信仰和勇氣的實踐是從日常生活的小事開始。第一步是去注意我們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方會失去信心,要看穿我們用來合理化這種失去信心的情形的藉口,要認識我們在甚麼場合行為懦弱,及再次要看穿我們用來合理化這種懦弱的藉口。我們要去認清,每一次失落信心是如何削弱我們,而進一步的削弱又是如何導致信心的再度失落,如此這般沒完沒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PAGE 228 : 人可以透過積極建立關係來形塑自己的存在,讓自己的存在獲得越來越大的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可以擺脫不是來自自我,也就是外在於自我的「力量」(人、關係圈和虛假形象)。他把這種建立關係的藝術稱為創造性,因為它是發自人的自發性活動。
▲PAGE 234 : 佛洛姆引用馬克思的一段話:「因為我有眼睛,所以我有看的需求;因為我有耳朵,所以我有聽的需求;因為我有大腦,我有思考的需求;因為我有心,我有感覺的需求。簡而言之,因為我是一個人,所以我需要人和世界。」
人的愛的能力根源於,「愛生」,根源於我們會備有生命的事物吸引的性向。
【心得】
【延伸書單】
《逃避自由》埃里希·弗羅姆
《為自己的人》埃里希·弗羅姆
留言
張貼留言